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专栏

【党史中的廉洁故事】勇敢而明白的斗士

时间:2021年09月10日来源:校园网“党史学习教育” 作者:图书馆党总支点击:

青年柔石认为,一个志在匡世济国的人,必得要有渊博的学问,作为学生,则更应刻苦学习。那时,他拼命读书,弄得两眼非常近视。目下,从故居中陈列着柔石当年在校所作的部分作业簿上,还能令人强烈地感受到当年他那一丝不苟、认真学习的精神。

1927年秋,柔石应家乡亲友的邀约,返里担任宁海中学的教员。

柔石素性沉默寡言,不喜应酬,也不喜敷衍。因此,他到校之初,大家对他并不怎样满意,觉得他冷淡、孤僻、傲慢,不能跟大家打成一片。正当此时,柔石得到国民党政府要逮捕在宁海中学担任训育主任的老同学邬逸民的消息。虽然他并不了解邬逸民是中共宁海临时县委书记,但深信他是个向往进步的正人君子,就把他引到家里隐藏,使他安然脱险离开宁海。这一承担巨大风险的行动,不但消除了往日的隔膜,而且赢得了大家对他的信任和尊敬。那年寒假,学校由于资金短缺而发不出薪水,柔石向哥哥店里借了一笔钱来济急,自己却分文未取。这进一步博得了教师同仁的一致赞扬。

当时,宁海地下党为了更有利地开展秘密工作,非常关注国民党县政府中教育局长的人选。秋冬之际,党组织有心把柔石这个出身微寒、诚实厚笃,貌似埋头教育、没有党派色彩,其实却颇有革命倾向、且又同情共产党的人物,抬上去做教育局长。结果,通过发动教职员联合会集体上书并运动地方绅士作舆论上的支持,终于迫使反动政府就范。

柔石一上任,就利用职权尽量为宁海中学集资募款筹建校舍,并为使它成为一所公立学校而到处奔忙。同时,他还不顾一切阻挠,毅然对全县小学人事作一次较大的调整,“把新鲜血液注入腐败的教育里,使它蜕变、新生。"他廉洁奉公,事必躬亲,倾心为开启宁海教育事业历尽艰辛的种种故事,至令犹在家乡传为佳话。

1928年5月,在中央"八七"会议精神的指导下,中共宁海县委发动了著名的亭旁暴动。这次暴动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当地土豪劣绅,但最后悲壮地失败了。反动当局发现宁海中学是"共产党的大本营”,就勒令解散学校,对革命师生进行血腥镇压。这时,柔石正为学校的立案从杭州回来,对暴动虽不曾预闻其事,却明白了党与宁海中学的关系。当他发现宁海中学教员、县委成员杨毅卿还逗留在城时,就不顾个人安危,将他护送到西乡岳父家暂避,并资助他返抵临海。

亭旁暴动的失败,粉碎了柔石“开展宁地文化"的理想,反动派的凶残,惊破了他教育救国的迷梦。6月2日,柔石怀着痛苦、伤感和眷恋之情离开家乡,赴沪谋生。

到沪不久,柔石经友人的引荐,终得拜会了他所景慕已久的鲁迅先生。从此,他结束了风萍浪迹的生涯,开始了一种崭新的生活,为追求崇高的理想,不避锋镝地向前进击,成为鲁迅所说的一个“勇敢而明白的斗士"。

柔石与鲁迅、周建人两位长者日夕相处,不仅只身离乡背井、生活困顿所产生的凄凉感在胜似家人的温暖中得以消融,重要的是在于从经常的交谈、质疑中,得到了哲人智慧的启迪和革命家气魄的熏陶,明确了前进的道路。在柔石心目中,鲁迅先生简直就是他的一个慈爱的塾师,或甚至是一个慈爱的父亲,而鲁迅也是像一个父亲似地对待他的。柔石原来甘苦自守的文学创作的积极性,在经常接触鲁迅和他周围众多的文化界知名人士中得到进一步的激发与升华,他把专心从事革命文学工作视为自己"为了救人,为了社会光明,为了大多数人的幸福"而选择的毕生为之献身的事业。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排行
最新文章